近日,佛山市順德區人民政府公布了8項順德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。新入選的8項順德區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是:廣東醒獅、大良蟲崩?制作技藝、生菜會、春節習俗(容桂飲燈酒)、廣式月餅制作技藝、糯米雞制作技藝、醬魚制作技藝、龍舞。其中,醬魚制作技藝、龍舞兩項來自龍江。
佛山市順德區第九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推薦項目名單
龍江鎮左灘村位于西江之濱,上百年前,村民就開始曬制魚干,并在魚干的基礎上研制出醬魚。西江獨特的陽光和氣候和村民秘制的醬料令左灘醬魚外硬內軟,醬香撲鼻,蒸熟后既吃得出魚的新鮮質感,又能品嘗到醬香入到魚味的濃郁。
醬魚制作技藝反映了順德美食制作嚴謹、取材天然、材料多樣、風味獨特等特質,是勞動人民勤勞節約、敢為天下先的智慧體現,具有重要的歷史、民俗、美食、人文等價值。
曬制醬魚
腌制魚干
龍舞俗稱玩龍燈,是一種起源于中國漢族的傳統舞蹈。龍舞者在龍珠的引導下,手持龍具隨鼓樂伴奏,通過人體的運動和姿勢的變化完成一系列動作,展示龍的精、氣、神、韻等內容。順德區龍江鎮陳涌石壍武術龍獅隊領隊張冠濤自1999年經由張漢邦傳教龍舞動作后,多年來在訓練中不斷總結經驗,通過比賽和到外學習交流等,對表演龍舞的游、戲、穿、騰、躍、翻、滾、戲、纏、組圖造型等動作和套路中的技巧及要點進行改良,精益求精。
據了解,張冠濤團隊還在順德區龍江鎮聚龍小學成立了“順德區龍江鎮陳涌石壍武術龍獅團陳涌聚龍小學培訓基地”,利用大課堂時間到校培訓小學生龍舞舞獅文化的精髓。
龍舞現場
配合人體的運動完成一系列龍舞動作
來源 | 羊城晚報·羊城派
責編 | 黃磊
文/黃佩瑩 龍宣