經常做飯的人應該都知道,有一些食材在下鍋炒之前最好焯一下水,焯水可以起到較好的殺菌作用,同時還能去除食材本身的一些有毒的物質。但是有些人比較擔心焯水會導致食材營養流失,就不喜歡焯水直接下鍋炒,這樣的做法可能會威脅到身體的健康,一定要注意。尤其以下這幾種食材,需要先焯水。
那么哪些食材需要先焯水再下鍋?
1、不易洗干凈的蔬菜
常見的不容易洗干凈的蔬菜有西蘭花、菜花之類的,這樣的蔬菜外形比較特殊,清洗起來會比較困難。這些蔬菜在烹飪之前最好是用淡鹽水浸泡,然后用熱水焯一下,可以將里面的農藥殘留以及在蔬菜縫隙里面的一些灰塵洗掉,吃起來會比較放心。
2、未熟透有毒的食材
有一些食材如果在烹飪的時候沒有做熟了,會含有有毒的物質,容易導致食物中毒,這樣的食材最好是在烹飪之前先焯水,焯水之后可以讓食材成熟的速度加快,食材就容易熟透,就能去除食材本身的毒性,比如鮮黃花菜、豆角、四季豆之類的。
3、含亞硝酸鹽的食材
葉子蔬菜里面一般含有較多的亞硝酸鹽,如果這些蔬菜存放的時間長,含有的亞硝酸鹽也會增加。常溫下放置時間3天或在冰箱里面放置5天,含有的亞硝酸鹽含量是最高的,這些食材吃之前最好是用熱水焯一下。香椿屬于比較有代表性的一種食材,吃香椿的時候用水焯一下,可以避免出現中毒的情況。
4、富含草酸的食材
生活中有很多蔬菜是含有草酸的,草酸進入到血液到達身體不同的部位,就會跟鈣結合,形成草酸鈣,沉淀在身體里面容易導致腎結石。草酸鈣不斷的沉淀之后,還容易導致血鈣偏低,就會引起身體的缺鈣。草酸是可以溶于水的,因此含有草酸的食材,經過焯水就可以將食材里面大部分的草酸去掉。常見的含有草酸的食材有苦瓜、蘆筍、茭白等,一般來說吃起來略帶苦澀味道的蔬菜里面,含有草酸的量都是比較高的。
蔬菜焯水要注意,尤其是綠葉菜,含有的維生素比較豐富,焯水去除有毒物質的時候,也會將營養成分流失,所以焯水的時間不要太長。還有焯水的溫度要控制好,最好是水溫在60~80℃之間。另外焯水的時候水量盡量要多一點,這樣蔬菜下鍋的時候可以充分跟水接觸。